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日本为何选择进攻珍珠港?而且还是偷袭呢?

日本为何选择进攻珍珠港?而且还是偷袭呢?

来源:史记谷    阅读: 2.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使日本决定尽快占领法国、荷兰、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佑发表“皇道外交宣言”,其中称“要根据我们皇道之伟大精神,首先建立以日、满、华三国为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正式使用“大东亚共荣圈”一词。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由“东亚共荣圈”和“南方共荣圈”两个部分构成。东亚共荣圈主要由“日、满、华”组成,“南方共荣圈”主要是指原来属于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南方共荣圈”在大东亚共荣圈中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在安全上起保卫核心圈的作用;二是取代欧美列强的宗主国地位,形成一“南方经济圈”,以满足战争经济自给自足的需求。

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利益,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于是日美矛盾尖锐起来。

有人认为,自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在亚洲的崛起与扩张,美国对日本一直推行远东的慕尼黑政策,即企图牺牲他国利益,纵容日本扩张,而维护美国在亚太的根本权益。究竟美国有没有所谓的“慕尼黑政策”呢?

其实,“远东慕尼黑”的看法,并不太符合历史事实。如果美国对日本推行这个政策,为什么美国一直把日本作为自己的假想敌?美军战前曾制定过5个代号“彩虹”的作战计划,其中“彩虹—2”、“彩虹—3”和“彩虹—5”号作战计划,都是对日作战决策。从军事角度讲,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假想敌始终针对一个国家,那么它会同这个“假想敌”狼狈为奸吗?

可是,既然美国以日本为假想敌,但面对日本对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范围的扩张,为什么一直对日本不主动进攻呢?简单地说:一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制约它的战争决策;二是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也不允许政府参战;三是战争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国家要采取战争政策必须考虑到战争成本与利益的平衡问题。

日本为何选择进攻珍珠港?而且还是偷袭呢?

正因为如此,美国一直对日本警惕,但并不采取使矛盾升级为战争的政策。而“远东慕尼黑”一说,不过是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当然,美国这种“不使战争升级”的政策,也是有限度的,这就是不能影响到它的根本利益。而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则被美国认为,自己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于是立即给予强烈反应。

7月28日,日军占领了越南。这个行动大大激怒了美国人。美国国务卿赫尔要求总统罗斯福对日本实行更加强硬的禁运。在日本占领越南的前两天,美国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8月1日,又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美国一领头,英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东条英机在战时大本营讲话,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

埃及等国家也对日本实施了制裁措施。这对于日本打击太大了。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绝大多数战略物资需要进口。美国带头禁运,等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美国报纸说:“这一招是除了开战以外的最严厉的打击。”

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高层极为担忧。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估计,现在日本的石油储备可用两年的时间,如果打起仗来,只能使用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决定不惜对美一战。

1941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正式提出:“帝国为确保自存自卫,在不惜对美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如果至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实现我方要求时,即决心对美开战。”

10月18日,东条英机接替近卫任日本首相。东条这个人担任过驻东北关东军宪兵司令,为人心毒手黑,是个强硬的南进战略坚持者。他组阁后,在南进战略上比近卫内阁走得更远。于是,这就意味着与美国的战争越来越近了。11月5日,御前会议批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将发动战争的时间定为12月初。

日本为何选择进攻珍珠港?而且还是偷袭呢? 第2张


11月15日,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战争的草案》,规定战争的要领为:“实施闪击战,摧毁美、英、荷在东亚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根据地,确立战略上的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安全,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用尽一切手段,引诱美国海军,适时加以歼灭。”

两国能否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是根据两国间的矛盾性质和解决矛盾的方法而定的。如果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其他任何办法也解决不了了,双方也就走到战争的门槛了。这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一样。

然而,至于在哪里、用什么理由、用什么方式开战,则是导火索的问题。用目前社会流行的语言说,也就是“讲究不讲究”的问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要爆发,但萨拉热窝事件不过是偶然性的导火索。至于是宣战后再战,还是不宣而战,那就是讲究不讲究的问题了。“讲究”的,一般宣战后再战,“不讲究”的,不宣而战,我们通常说某某国背信弃义地突然向某某国发动了战争,就是属于这一类“不讲究”的战争。

美国与日本迟早要发生战争,这是必然的,因为战略上他们的矛盾已到了非战不可的程度。那么,美日间的战争将在什么地方开始呢?

有三个选择:

一个是美国的本土;一个是威克岛或关岛;一个是夏威夷。

如果日本进攻美国本土,最能体现战争中的骑士风度,也最不可能,因为日本没这个条件。不说别的,就是距离,如果经珍珠港的话,那么日本本土距离美国本土达5300海里,将近1万公里。这么长的距离,日本舰队怎么能过去?过去了,怎样实施登陆作战?登陆后,怎么向纵深发展进攻?到了纵深,怎么占领美国全境?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日本来说,进攻美国本土等于神话故事,是不可能的事情!

进攻本土不行,那么再看进攻威克岛和关岛行不行?

这两个岛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基地,比起美国本土来说,距离日本近多了。关岛距离东京1400海里;威克岛距离东京更近,只有1300海里。这两个岛都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然而,这两个岛屿太小了,小到威克岛的陆地面积只有8平方公里,关岛稍大,陆地面积也不过十几平方公里。美军在这里驻兵也不过几百人(在关岛有500人;在威克岛更少,只有450人)。如果日本把进攻这两个岛作为开战的地点,好处是遇到的抵抗不大,容易顺利取胜。不利的问题是:你把美国这个巨人给弄火了,下一步怎么办?美国那庞大的太平洋舰队出动与日本作战怎么办?

所以,日本进攻威克岛与关岛也不合适。

最后只有进攻珍珠港了。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上,距离美国本土2090海里,距离日本本土约为3200海里,恰恰扼东、西太平洋之海、空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美国人是把这里作为“两洋战略”的地理支点或者说是战略轴心。为遏制日本扩张,美国太平洋舰队自1940年夏季开始就以珍珠港为基地活动于太平洋上。

日本人认为,既然日本没有占领美国本土的战略企图,那么进攻珍珠港与美国开战则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如果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型舰船和飞机发起攻击,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和参战,既可以夺取战争初期的制海、制空权,保证日本南进的翼侧安全,又可以挫伤美国海军及美国人民的士气,消除美国对日本国土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等美国恢复过来,日本在东亚与东南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那时,我再与你美国人谈判,就好办多了。

所以,日本要对美国开战,最好的地点就选定在珍珠港。关于这一点,日美双方都考虑过。1927年,美国海军记者拜沃特曾写了一本书《太平洋战争》。在这部书中,这个美国海军记者就设想了日本将以攻击珍珠港挑起对美国的战争。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曾将这部书列为日本海军大学的教材,日本海军高级军官都看过这部书,并做过有关的演习计划。所以,进攻珍珠港是最为可能的。

日本为何选择进攻珍珠港?而且还是偷袭呢? 第3张


山本五十六是一个美国通,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知道和美国开战凶多吉少。他曾经对他人说:“你看看底特律的汽车工业,山本五十六在作战室看看德克萨斯的油田,你就知道我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但是,能不能打赢是一回事儿,敢不敢打又是一回事儿。山本五十六明知道战争成本会很大,但是他愿意付出成本。

山本五十六有一个特点:善赌,而且赌技高超。1923年,他到摩纳哥世界著名赌城的一个名叫蒙特卡尔罗的赌场,连投连中,第二天他再去的时候赌场老板竟不让他进去了!或许赌博思维的惯性决定了山本的作战计划。他认为,只能打到美国的痛处,于是选定了珍珠港。

在山本五十六看来,珍珠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只要将美国在港内的舰队歼灭,日军就可以放手进攻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当美国缓过劲来,恢复了作战力量,恐怕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就是山本五十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因。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