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历史剧 > 《破事精英》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为何评价不好呢?

《破事精英》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为何评价不好呢?

来源:史记谷    阅读: 4.1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6月21日,电视剧《破事精英》更新至第8集内容。这部电视剧因为是韦正编剧导演,这位导演的《爱情公寓》曾陷入到抄袭疑云当中,因此,这部《破事精英》也被不少观众调侃为再次抄袭,并且给出了《IT狂人》、《庶务二科》、《废柴联盟》等相似的作品作为佐证。韦正导演第一时间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否定抄袭,并且发视频内容试图自证清白。对于观众而言,几部电视剧就在那里,大家如果看过,自然会有一些自己的“公论”。

因为我对《破事精英》这部电视剧给了好评的剧评文章内容,所以,有不少读者私信我,希望我结合《IT狂人》、《庶务二科》等作品,谈一谈韦正的这部《破事精英》是否构成抄袭。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也遇到过,并且在以往的剧评分析文章当中也解答过:分析一部作品是否抄袭,不是剧评人、影评人的工作范畴,我们也没有办法给出是否抄袭的结论,要得到结论,需要走法律程序,只有司法部门才有权给出答案。

《破事精英》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为何评价不好呢?

所以,对于《破事精英》是否抄袭,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那几部国外的电视剧应该是不会来起诉的。基于此,关于“是否抄袭”的问题,我只能谈一些个人看法,而且这些看法都是需要斟酌或者商榷的。最大的看法是,我倾向于认为,韦正的《破事精英》借鉴了以上几部作品的创意,而这种借鉴本身,在情景喜剧的创作当中,是被允许的。比如,正在热播的《开播!情景喜剧》当中,杨超越组的《家有姐妹》在创意甚至于名称上,也是借鉴《家有儿女》的。

借鉴本身是不构成抄袭的。在影视剧创作当中,一个影视创意被一部影视剧作品用过之后,其它的影视剧作品再重新运用的时候,是被允许的,只是在观众口碑上,会觉得它不够新鲜。比如,已经上线播出完毕的电视剧《开端》,这种无限流的循环剧模式,已经属于被用烂的套路,它当然不是抄袭具体的哪部作品,但它本身的故事主干是不新鲜的,缺乏基础性创意感的。

所以,在影视剧创作当中,创意的新鲜性是非常重要的。罗伯特·麦基在他的剧本写作学的名作《故事》当中,也非常诚恳地提到了这一点,故事创意当然可以被反复使用,但也注定了新鲜感的不足,真正优秀的编剧,尽可能让自己的故事创意真的具备创意感,桥段内容也具备观众、影迷的新鲜度才是。当然,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能够保持这种新鲜度,是非常难得。所以,我在对《破事精英》的首篇剧评文章当中,并不苛责韦正。

基于韦正导演反复强调他的《破事精英》没有抄袭,我认为可以和韦正导演略微较真一下了。而我和韦正导演较真的点,主要集中于这一处:《破事精英》故事成立的核心梗,真的具备中国化的前提吗?

在电视剧《破事精英》当中,男主角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了十年之久,却一直是一个贴海报的,最终,他被调入了一个“迫事部”,也就是公司的闲散部门,只能干一些破事儿的,调入之后,虽然是小组长,但工资没有涨。这个“迫事部”有不少的闲散员工,上班时间也都是吊儿郎当的。这是这部电视剧存在的最大前提。

基于此,韦正导演需要回答一下,在咱们中国的大型民营公司当中(基于《破事精英》已经播出的内容来看,讲的应该是民营公司的事儿),哪一家公司有这么一个闲散人员集中的“迫事部”?哪怕导演能够举出一家公司来,也算这部电视剧的“中国化”成立了。咱们中国的民营公司当中,似乎讲求的是,个个都是精英,不努力的都不是我兄弟,不是我兄弟,你就毕业吧,这一套。“没用”的员工不让他毕业,而是工资照发,送到一个闲散部门去,在咱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当中,似乎不成立。

《破事精英》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为何评价不好呢? 第2张

而在《庶务二科》等作品当中,“没用”的员工被送到这种闲散部门去,则是相对成立的。因为日本方面,要辞退一名工人,公司的辞退赔偿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这一成本,甚至于要超过让员工继续在公司里边工作的成本。而为了让职位留给更合适的人,那些不太合适的员工会被调入闲散部门,公司试图等待员工自己辞职。所以,“迫事部”在日本等国家,是成立的。

因此,电视剧《破事精英》整个故事要成立,需要面对一个最大的前提,咱们的民营公司当中,有“迫事部”吗?要是真的有,又何必出现那么多的大厂裁员呢?若是没有,那韦正导演的“迫事部”概念,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一点,似乎也只能韦正导演自己回答了。

环球趣事
科学探索
世界之最
娱乐天地
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