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赵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继位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赵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继位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来源:史记谷    阅读: 3.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代有嫡长子为太子的一个传统,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储君的选立是一件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在封建社会中,每一次皇位的交接都有极大的风险。为了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当君主英年早逝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兄终弟及”的策略。

这在当时算的上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首先,弟弟继承了哥哥的皇位,等到皇子长大成人之后,应当把君主的权利让位给这个皇子。但是,人们对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个君王可能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赵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继位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这样就在皇室内部发生了分歧和混乱,时间久了必定会演化为血雨腥风的一场恶战。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自己内部产生混乱,把整个国度拖入战争的漩涡之中,必定会给外人可乘之机,到时候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

这种情况到汉朝初年也没得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梁王刘武的故事。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他深受窦太后的喜爱。这个老太太不止一次的在公众场合提出让梁王继承汉朝的天子之位。

这样的想法自然是非常天真的,汉景帝并非昏庸的君主,他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如若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那自己的儿子必定会和梁王展开一场恶斗。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截了当的让梁王断了这份念想。

于是汉景帝很快选立了太子,潜台词是告诉梁王,皇位你不用惦记了。汉景帝这一份决绝,在以往的帝王身上极为少见,即使是开创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也没能处理好的立储之事,汉景帝却妥善的完成了。

秦始皇的一生是非常伟大的,他不单结束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相互割裂的局势,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语言文字,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认同感。这样的功业即使放在千年以后依旧相当的耀眼,只有一件事值得叹息,那就是秦始皇没有安排好身后事。

秦始皇一生的目标都放在了征途上,忘记了对继承者的培养。长子扶苏虽然为人坦荡正直,却被赵高等人设计害死。可以说秦朝短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储上出现了问题。皇位的过渡出现了危机,小人有了可乘之机,这是秦朝大权旁落的根本原因。

好在汉朝的皇帝及时的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立储制度上下足了功夫。自汉景帝开始,人们对皇位继承者的选定有了一套详细的制度,这套制度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秦朝悲剧的再次发生。

当然,立储是皇帝的身后事。如果皇帝一天不死,他的太子就绝对不能继位。有些太子等待了一生都没能当上皇帝,因为自己的父王的身体实在是太硬朗了!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尴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宋朝太子赵惇的故事。

赵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继位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第2张

宋孝宗是宋朝极为优秀的一个皇帝,他不单有着卓越的才能,身体还非常的强壮。按理说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他的儿子一定非常的幸福。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宋孝宗的儿子赵惇的一生是非常潦倒的。

首先,父亲的丰功伟绩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为人们总会把父子二人的政绩相比。这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山,也是压在赵惇身上的一块巨大的石头。当然,这不是最让赵惇烦恼的事情,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活不过自己的父亲。

在双重压力下,才四十多岁的赵惇,早已胡须发白了。此时的赵惇对皇位的渴望达到了极致,自己来世间一遭,如果连皇帝都当不上,岂不是白活了?于是他私下对自己的父亲说,我的胡须都已经白了。言外之意是让自己的父亲退位,宋孝宗自然知道自己儿子的用意,但是他并不想让出皇位,于是假装听不懂,随便敷衍了几句。

后来,宋孝宗在赵惇的期盼下,终于走上了黄泉路。赵惇也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皇位。只不过和他的父亲相比,这个赵惇的才能有限,对内不能处理家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妻管严,对外不能处理国事,把父亲积累的功业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