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的元凶是天花病毒吗?为何白人没被传染

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的元凶是天花病毒吗?为何白人没被传染

来源:史记谷    阅读: 2.6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真的了解印第安人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很多人心里,印第安这个名词代表着白人的屠杀、掠夺、殖民。在一些人的臆想中,“印第安”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土著人早就被欧洲殖民者屠戮殆尽了。可是,稍微读过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的元凶是天花病毒。(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口很少,大约90-200万,中南美洲才是真正的印第安人聚集地)

天花是欧洲人能殖民成功的重要因素

翻开史书,欧洲征服者的人数往往不超过千位数——只有当地人口的万分之一。除了北美相对稀疏外(约90万土著),中南美洲因安第斯山脉盛产火山灰,拥有充足的天然肥料,故而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据现代学者估算,墨西哥中部(原阿兹特克帝国)在1519年约有2500万人口,同时代的秘鲁(原印加帝国)则有900万人口。仅仅是这两者相加,就超过了大部分欧陆国家。时至今日,墨西哥和秘鲁(原阿兹特克与印加)依旧有大量印第安族裔,甚至在乡村地带,有印第安血统的人能占据多数人口。所以,部分人心里“印第安人被白人屠戮殆尽”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注:北美印第安人也有大量保留区,现代北美印第安总人口与殖民前相比并不低)

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的元凶是天花病毒吗?为何白人没被传染

【中南美洲才是印第安文明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欧洲征服者虽然强悍,但毕竟人数太少,无法占据这么广袤的领土。想要占领中南美洲,欧洲人必须获得当地人的支持才行。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缺陷,为欧洲人殖民提供了优良的“助力”。

以阿兹特克为例,它周边时常发生被征服部落叛乱的现象。阿兹特克常派遣年轻人镇压这些部落,并称其为“花之战”。一种学说认为,阿兹特克故意容忍周边部族和城邦的存在,是为了训练年轻人的战斗技艺,同时还能利用俘虏来补充祭品取悦神灵。吃掉敌人是阿兹特克年轻人的“必修”教程,有些类似于斯巴达青年捕杀希洛贱民的成人礼。

同时,阿兹特克社会奉行封建制度,全国不设立常备军,男子拿起武器就是战士。他们只效忠各自的领主或者氏族。每个氏族都有投票权,勇于选举阿兹特克的君王,类似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选举皇帝。通过选举产生的君王权威十分有限。阿兹特的“花之战”,又导致阿兹特克和周边部族关系恶劣。所以在蒙特祖玛被俘后,这些敌对部族趁着西班牙人的入侵的时机群起反抗,这才致使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和其他部落的联军所灭。

这些部族在日后也成为西班牙帝国的臣民,虽然属于次等公民,但至少不用担心被拖上祭品台了。西班牙人也不会随意对已经臣服的人举起屠刀,毕竟劳动力是宝贵的资源。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大幅度降低的元凶,乃是人类世界的公敌——病毒。

天花导致的人口锐减

【西班牙人的征服本身并没有伤害到印第安社会根基】

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的过程中,一名叫做贝尔纳尔·迪亚斯的老兵记录了关键性的细节:“却说纳瓦埃斯和他带来的一个黑人,这黑人浑身痘疮,对新西班牙(墨西哥)来说这真是不祥之物,他的病在当地到处传染,造成大量死亡,据当地印第安人说,他们从没生过这种病,因为不懂这种病就一再用水洗(病毒通过河水大量扩散),因而引起大量死亡。”在秘鲁,西班牙人也注意到这种情况“队伍里流行一种奇怪的疫疾。发起病来,全身长疮,很像可怕的肿大肉赘,一弄破就会大出血,危及生命,有几个病号因此而丧生。这种怪病,来势迅猛,患者的体力消耗很大,有些人晚间上床时还安然无恙, 第二天清晨双手就抬不起来。这种瘟疫在这次侵略中第一次发现,侵略战争结束后不久它就消失了。在此期间,它传遍了整个地区,土著居民无一幸免。”

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的元凶是天花病毒吗?为何白人没被传染 第2张

【阿兹特克武士对决西班牙征服者以及他们的土著盟友】

现代医学表明,这种瘟疫极有可能是赫赫有名的天花病毒。相比冷兵器和早期热武器的屠杀,这种大规模的传染病杀伤力要强上千万倍。天花还极大地削弱了印第安人的抵抗力量,大大加速了欧洲人的殖民进程。

以墨西哥为例,在欧洲征服者到来前,当地人口为1000万-2500万;秘鲁人口也在900万左右(另一说为2000万)。在天花病毒大规模传染后,墨西哥和秘鲁的人口密度都出现大幅度下跌。1580年墨西哥中部人口锐减到200万,1630年仅剩下75万。秘鲁也遭遇到“人口滑铁卢”,其人口数量在1570年下滑到130万人口,1620年仅剩余67.2万。

当西班牙征服者来到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的首都,后来的墨西哥城)时,阿兹特克人本已做好坚决抵抗的准备。无奈,天花病毒已经造成大量死伤,包括皇帝在内许多人病死。阿兹特克人又发现白人几乎不染病,再加上当地流传的“神使”传说,让他们备受打击,最后导致特诺奇蒂特兰的陷落。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秘鲁,当天花夺取印加皇帝,及其继承人性命时,印加军队纷纷为各自的支持者站队。皮萨罗(征服印加的西班牙征服者)就利用这点,将当地的反抗力量逐个击破,最终征服了偌大的印加帝国。

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的元凶是天花病毒吗?为何白人没被传染 第3张

土著比白人更易染病的原因之一:抗体因素

天花、流感等来自欧洲的病毒极具破坏力,早已成为历史圈的共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作为携带者,白人面对这些病毒时,却没有出现印第安人那样高的致死率。结果,原本只占少数的白人殖民者,却成功地占据了南美的半壁江山,甚至在城市人口比例中,占据多数。

导致印第安人更容易病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白人先天抗体更强;2.印第安人的生活、劳作模式。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条——为何白人的抵抗力更强。

【当然白人并非免疫,只能说抵抗力更高】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欧亚大陆上的居民天然对众多疾病有着抵抗力。这需要归功于欧亚大陆发达的畜牧业。就像武汉肺炎来自于蝙蝠一样,很多疾病其实一直伴随着动物,与人类共同“发展”。比如杀猪后,没有及时将猪肉煮熟便食用,就很容易患上旋毛虫病;没有将鱼肉煮熟食用,很容易患上线虫肉芽病;非洲野猴会将黄热病传给周边的黑人,再通过黑奴贸易传染到欧美。

在很久之前,欧亚大陆就学会了驯化马、牛、羊、骆驼等十数种中大型生物。反观美洲大陆,在13000年前,80%的大型哺乳动物都灭绝了。印第安人唯一能驯化的哺乳动物就是羊驼。同时,印第安人不会像引用牛奶或者羊奶一样引用羊驼的奶水(奶水是重要的病源),这使得印第安人几乎没有机会被感染。

【羊驼是印第安人唯一能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

根据进化论,大灭绝是常态,唯有适应者才能生存。通过食用家畜的肉,以及引用家畜的奶水,大量病毒进入欧亚大陆居民的身体,造成无数次瘟疫大爆发。这些病毒随着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传播,每次都能造成数百、千万的死亡。但是,幸存者体内也会进化出对应的抗体,并且遗传给下一代。所以,许多对印第安人致命的病毒,对白人很少起作用。对阿兹特克人而言,这种疾病仿佛真的是神祇散播出来,用于帮助殖民者。

土著比白人更易染病的原因之二:生活、劳作方式

除了缺乏先天的抗体之外,印第安人的生活区域与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他们的悲剧。早先印第安人以村庄模式生活着,村庄与村庄之间的交通并不便捷,人口的密度也相对较小。当A村爆发瘟疫后,B村完全可以幸免于难。

【征服者往往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移植给被征服者】

但是,西班牙人带去了他们的生活模式。首先,西班牙国王于1551年下令“把印第安人集结到村镇,不得分散居住在由大山和小山间隔的地方;不得剥夺其应享有的一切宗教和世俗权利。”虽然西班牙村镇与印第安的村镇看上去是一个意思,可实质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后者更接近中国的小农模式,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前者完全是一个小城市,有着自己的教堂、司法、财政,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体系以及独立的运作系统。

这套迥异的生活方式明显更加高效,城镇化的吸引对一直生活在乡村的印第安人而言是致命的。很快各地印第安青年纷纷遵从指示,前往西班牙人为他们准备的印第安社区当建筑工或者杂役。西班牙城镇相对印第安乡村的另一大优势也显现出来——明确分工的社会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16-18世纪,拉美的城镇化大体处于上升趋势。

真正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的元凶是天花病毒吗?为何白人没被传染 第4张

可是,大量人口的云集也给病毒更多的传播机会。城镇的交通也远比山脉环绕的印第安村庄便捷,更有利于商品流通的同时,也给病毒的传播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而进城打工的印第安人几乎都是青年人,他们是生育的主力军。青年人口的大量死亡,直接影响到印第安社会未来几十年的生育率,也延迟了印第安社会的恢复速度。这一阶段的城镇化越是彻底,印第安人的死亡率便越高,直到幸存者及其后代也像白人一样产生抗体为止。

另一方面,印第安人的劳作模式也比白人更容易患病。作为被征服者,印第安人的生活区域更加偏僻,而且需要向西班牙国王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用于农场和矿场。相对于卫生状况更好的市中心,小镇和矿场的生活环境更为恶劣,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万幸的是,根据西班牙的人口统计,16世纪后半叶开始,印第安人口便开始缓慢地回升。到1796年秘鲁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400万。其中印第安人占到了57%,梅斯蒂索(mestizo)人(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占到了23%,二者相加已经超过巅峰时期的印加帝国。只能感叹人类的进化速度确实惊人。

结语

不同于本次新冠状病毒,16世纪蔓延在新大陆上的天花病毒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可避免的劫难,因为美洲不可能一直保持与其他大陆的隔离。幸运的是,随着初期的肆虐过去,印第安人的社会逐渐恢复了元气。随着牛痘的普及,曾经笼罩中南美洲的死亡阴云,终于彻底散去。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