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来源:史记谷    阅读: 2.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在位不足一年的朱高炽,为何能做到名垂青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作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继唐宋之后的又一代盛世;在兴盛时期,国力强盛,贸易往来频繁,形成了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

明朝开创者朱元璋以及其子朱棣,完成了大一统局面,打击了北方蒙古入侵势力,结束了动荡混乱的局势;但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严刑峻法,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待解决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明朝

于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其子明宣宗朱瞻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解决了明朝遗留已久的四个大难题,将明朝推向巅峰时期,经济、科技、文化、政治都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明仁宗朱高炽也因此名垂青史,被视为治国安邦的好榜样。

不过,遗憾的是,这位开创明朝盛世的明君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驾鹤西去了,但他实行的一系列变法改革为明朝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高炽

燕王世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仁宗朱高炽其人。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他出生时朱棣还是燕王,朱高炽十七岁时便被立为燕王世子。朱高炽从小端庄文静、言行谨慎、爱好读书,在燕王世子期间就展现出其贤明爱民的治国本领。

有一次,朱元璋让朱高炽和其它几位世子在破晓时一起去检阅军队,后来却只有朱高炽回来得最晚。

朱元璋问他缘由,原来是朱高炽体恤士兵,让士兵们吃完早饭再检阅;后来朱元璋又问他如果民间发生水旱灾害要怎么办,朱高炽认为,应该有好的恤民政策来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因此,朱高炽深受朱元璋的赞赏,被称为有“君人之识”。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第2张

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不喜动,一心钻研学术经纶,对于武术不太感冒,因此体型肥胖、体质虚弱,有时甚至需要两位侍从搀扶才能正常行走。所以一直不太被杀伐果断、刚强坚毅的父亲朱棣所看好。

靖难建功

后来,因朱允炆削藩,一直对其不满的朱棣便起兵靖难,挥军进京北伐,命朱高炽留守北平。而北平一直遭受兵力不断围攻猛击,朱高炽为此不停地做着准备,日夜兼程地处理政务,安抚军民,稳定军心和民心。

除此之外,朱高炽还积极纳谏,咨询对策,与军师贤士商量对策。后来经过对敌军的多次骚扰袭击,朱高炽最终以万人之军抵挡了五十万大军的袭击,成功保住北平,为靖难之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第3张

靖难时期的朱高炽

但由于朱棣本人尚武,因此也更偏爱自己两个好武的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时常会带他们征战习武,总结用兵练武的经验。而朱高煦也一直恃宠借机间接挑拨朱棣对朱高炽的信任,但由于朱高炽贤明爱才,朝廷之中也有许多人帮他说话,因此打消朱棣对朱高炽的怀疑。

立储争端

时任帝君的朱棣,在朝廷与大臣商议立储一事,由于朱高煦在靖难之役里打下了丰功伟绩,十分受宠,因此最先受到一众武将的推举和簇拥。

但这时也有一批大臣反对立朱高煦为太子,并以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为长”为由提议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朱棣征求其它几位大臣的意见,他们都认为朱高炽贤仁,更适合做未来的储君,以平天下;同时,还以朱棣最喜爱的孙子——朱高炽之子朱瞻基来打动他。

提议将朱高炽立为太子的大臣解缙

最终,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太子,册朱高煦和朱高燧为王。虽然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但是一向受宠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并不服气,一直在寻找机会以夺太子之位。

朱棣注意到这个局面,为防止出现手足相残的结局,便将最为气盛的朱高煦其封地调往偏远的云南,因此朱高煦更为气愤嚣张,屡次口出狂言自比唐太宗,要求朱棣为自己增添兵卫数目,虽然这种做法招致了朱棣的反感,但由于朱棣宠溺朱高煦,也没有把他怎么样。

除此之外,朱高燧也常常明枪暗箭地针对朱高炽,但朱高炽心宽不与其计较,还是在朱棣面前替他解围才让朱高燧得以幸免责罚。不过,在两位王的不断合计和挑拨离间、诽谤诬告之下,朱高炽即便太子一直做得再尽职尽责,也难免遭致朱棣的怀疑,朱棣在两王的谗言下处决了许多跟随太子朱高炽的党羽。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第4张

狂野朱高煦

后来,朱高煦因太过猖狂,离间和夺嫡的心思昭然若揭,朱棣便无奈之下将其封地改得更远了。但是朱高煦仍然不服,屡次行不法之事都被揭发,终于惹到朱棣动怒,差点将其贬为庶人,还是在朱高炽的求情之下才得以幸免。

朱高炽在位期间,朱高煦仍然接连不断地密谋策反,但由于其封地远离政治中心,也对中央构不成什么威胁。而朱高炽也多次写信规劝朱高煦,虽然朱高煦依旧野心勃勃,但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解决了哪四个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朱高炽之所以成为一代明君,与其宽容大度、贤德爱民的秉性脱不了干系。同时,朱高炽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也离不开他解决了困扰明朝已久的四个问题。

朱高炽登基

改组内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取消了丞相制度,而将丞相制度取而代之的也就是内阁制度,因此内阁也是最受皇帝信任的机构,有着很大的权力。但是为了防止内阁权力膨胀,功高盖主,以威胁到中央集权的统治,因此朱元璋又限制内阁大臣的官职最多只能到正五品,以此制衡内阁的权力。

但是由于内阁大臣官阶小,在开展政务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身份和官阶不够的问题受到阻碍,反而导致内阁效率低下,事务冗杂。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朱高炽在不违背组训的情况下,将内阁官职设定为可以身兼两职的程度,这样就能够提高内阁的办事效率了。与此同时,此举还意味着建立起一个正规集体领导的文官政府,博得了内阁大臣的人心和信任。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第5张

内阁大臣杨士奇

整治官场

除此之外,朱高炽还完善了监察机制,建立了“巡按制度”让御吏每年对吏治进行检查审核。同时,朱高炽还削汰冗官,整治贪污腐败,任人唯贤,提拔有能力的官员,重视官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品性,使得政治局面一片清明。

宽刑平狱

朱元璋和朱棣为了巩固统治,都颇爱施行严刑峻法,与此期间将无数贤臣和忠臣都大兴牢狱进行迫害清洗。朱高炽即位后,十分重视“仁政”,将这些靖难之役中受迫害的冤臣及其家眷进行赦免,同时允许一些官员复职,由此解决了上一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恩怨,使得大明满朝赤诚,忠于朝廷。

严格审核案件

同时,朱高炽还加强了司法公正性,死刑犯的案件要经过四五次的审核才能执行判决,减少了许多冤假错案的发生,可见其对人命的重视。

同时,宽刑平狱也有利于臣子放开手脚谏言献策,不再像洪武永乐两朝那样朝不保夕,官场政治环境焕然一新。

仁政爱民

对于民生的改善,朱高炽同样也很重视。在朱棣统治的永乐年代,虽然也开创了盛世之景,但由于常年战争和下西洋需要大量的资金,赋税征收十分严苛,底层劳动人民并不幸福。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第6张

皇帝百官绘图

朱高炽即位后,秉承爱民如子的信念,轻徭薄赋,减免赋税;取消了宝船下西洋这一劳民伤财的活动,厉行节俭,杜绝铺张浪费,减少皇室开支;将资金用于于受灾地区人民给的救济和补偿。

除此之外,还将原本由官府圈占的山林沼泽对人民进行开放,鼓励他们开垦和渔猎,以增加收入,保障生活。在这样的恤民政策下,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生产力和经济水平都得到极大提升。

人民劳作,安居乐业

短期在位,猝然离世

不过,遗憾的是,这位贤明的君主在位不过两百多天就猝然离世了。在《明仁宗实录》和《明史.仁宗纪》里对于朱高炽的死亡记载都是“无疾骤崩”,具体死因至今下落不明。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都做了什么 第7张

朱高炽与大臣商讨

不过朱高炽早早就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有一夜朱高炽夜观天象,发现天象星变,连忙召来杨士奇和蹇义两位重臣,说自己“天命尽矣”并叹息道:

“我监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

随后不久,朱高炽便猝死于殿内,享年48岁,结束了他为国忧民的一生。不过,他在位期间做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仁宣之治”的盛世打下了基础,其治国能力有目共睹,后世对其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他的治国理念反映了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以一颗仁爱之心感化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