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本草纲目·第十一卷·果部·槟榔原文是什么内容?

本草纲目·第十一卷·果部·槟榔原文是什么内容?

来源:史记谷    阅读: 1.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第十一卷·果部·槟榔

本草纲目·第十一卷·果部·槟榔原文是什么内容?

【释名】

亦称宾门、仁频、洗瘴丹。[时珍说]宾与郎都是贵客之称。《南方草木状》载,接待贵宾,必先呈上此果。若不设,便会互相嫌恨。大概“槟榔”之名就来源于此。

【集解】

[时珍说]槟榔树初长时如笋竿,引茎直上。茎干颇似椰子而有节,旁无分枝,条从心生。顶端有叶如甘蕉,风吹时很像羽扇扫天。三月时叶中突起一房,自行裂开并出穗共数百颗,大如桃李。穗下累生刺以护果实。五月成熟,剥去皮,煮其肉而晒干。岭南人将槟榔做果食,说是南方地湿,不吃它不能祛痒疠。生食槟榔味苦涩,如与扶留藤和蚶子灰一同咀嚼,则柔滑甘美。喻益期说,槟榔树高九丈,树干大的有二围,叶长于顶端,房结叶下。花开房中,子结房外。擢穗似黍,缀实似谷。树皮如桐而厚,有节似竹。屈曲时如彩虹,伸直如缒绳。上不倾,下不斜。匀匀亭亭,千百如一。在其林中散步则神清目朗,六根清净,庇其树阴则凉风习习,令人气定神闲。槟榔树不耐霜,故不宜在北方种植,多长在南方,尤以海南为甚,辽然万里。【修治】

[时珍说]槟榔生食必同扶留藤、蚶子灰合嚼。俗称“槟榔为命赖扶留”。就是说槟榔伤真气,不可多食。

槟榔子〔气味〕苦、辛、涩,温,无毒。

【主治】

主消谷逐水,杀肠道寄生虫、寸白虫、伏尸;除湿气,通关节,利九窍,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胸痛、水肿、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胀腹痛、痰气喘急,疗恶性疟疾,抵御瘴疠。

本草纲目·第十一卷·果部·槟榔原文是什么内容? 第2张

【发明】

[时珍说]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瘅疠,它的功能有四:一是醒能使之醉,食后不久即头晕颊红,似饮酒。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即是;二是醉能使之醒,酒后嚼槟榔,能宽痰下气,消解醉意。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即是;三是饥能使之饱,空腹食用则感到气盛如饱;四是饱能使之饥,饱后食之食物则很快消化。吴兴章杰《瘅说》载,岭南有一风俗,多吃槟榔,每日十余枚。因为瘅疠都因饮食过度、气痞积结所致,而槟榔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平时习惯良好,可预防他日疾患之忧。

【附方】

1. 痰涎为害。用槟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服。

2. 口吐酸水。槟榔四两、橘皮一两,共研末,每服一匙,空心生蜜汤调服。

3. 伤寒胸闷。槟榔、枳实,等分研末,每服二钱,黄连煎汤送服。

4. 心气痛。槟榔、高良姜各一钱半,陈米百粒,水煎服。

5. 腰痛。槟榔研末,酒送服一钱。

6. 脚气。槟榔十二枚,研末,分两次服,以姜汁温酒调服。

7. 便秘。槟榔研末,蜜汤调服二钱。

8. 小便淋痛。用面煨槟榔、赤芍药各半两研末,每取三钱,水煎好,空心服。一天服两次。

9. 肠寄生虫。槟榔十多枚,研末,先以水二升半煮槟榔皮至一升,调末一匙,空心服。经一天即有虫排出,如未排尽,可再次服药。又方:槟榔半两,炮过,研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

10. 口吻生疮。槟榔烧过,研末,加轻粉敷擦。

11. 耳出脓。用槟榔末吹耳内。

本草纲目·第十一卷·果部·槟榔原文是什么内容? 第3张

槟榔子〔主治〕消谷逐水,杀肠道寄生虫;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胸痛、水肿、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胀腹痛等。

本草纲目·第十一卷·果部·槟榔原文是什么内容? 第4张

炒槟榔〔主治〕消谷逐水,杀肠道寄生虫;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胸痛、水肿、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胀腹痛等。

槟榔干〔主治〕消谷逐水,杀肠道寄生虫;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胸痛、水肿、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胀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