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的死因,到底有什么伏笔?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的死因,到底有什么伏笔?

来源:史记谷    阅读: 2.5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这是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林黛玉,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爱之、厌之都有。对她的结局,每个人的结论也都不一样。尤其涉及到林黛玉的死,近些年更是众说纷纭。受众最多的是上吊说,沉湖说,以及泪尽而亡说。先说本人观点,君笺雅侃红楼支持“泪尽而亡”说,林黛玉只能是自然死亡,不存在自尽一说。

说林黛玉上吊自尽的观点,集中在林黛玉判词“玉带林中挂”。这种观点再延伸,就有了影射崇祯皇帝呆死煤山的所谓悼明红学论点,这里姑且不论。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的死因,到底有什么伏笔?

《红楼梦》阅读,尽量不要与“红学”相关扯上关系,否则容易食不知味。

不过,林黛玉不可能自缢身亡。原因是“玉带林中挂”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要结合判词图画看。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宝玉看钗黛判词,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画,画上有“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从画面描述:玉带悬围着挂在四株枯木上,不是挂在一棵歪脖树上。判词图画不是上吊的样子,玉带上吊也根本不够长。

其实,玉带悬围在树干中央,才符合玉带的功用。古人腰围玉带,如京剧中的玉带,大明衣冠的玉带,都是虚挂在主人腰间。君笺雅侃红楼打个比喻,曹雪芹描述的判词图画中玉带和枯木的形态类似捆柴禾,不是上吊绳那样挂着。

还有,秦可卿是上吊而死,林黛玉不可能再上吊。上吊的人死的又脏又难看。林黛玉绝不可能重复这种死法。

至于“沉湖”之说,更是毫无根据。“寒塘渡鹤影”是史湘云的诗,“冷月葬花魂”,指出林黛玉之死与“冷月”有关。

依据史湘云酒令“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日月影射太上皇和皇帝看,林黛玉之死受皇权影响,与“沉湖”无关。

皇帝是腰围玉带之人,也是“四株枯木”代表林黛玉,“一围玉带”代表皇权不可违逆的影射。

林黛玉下凡,本是还泪而来,注定不可能自尽而死。若提前结束生命,眼泪没办法流尽。只有泪尽而亡才会流尽最后一滴眼泪。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早都对林黛玉之死,给出诸多暗示。

一,香菱之死影射林黛玉之死

(第五回)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是《红楼梦》中,最直接影射林黛玉一生的人。她的结局“荷枯藕败,水涸泥干”。根据第六十二、八十回线索,贾家抄家后,贾宝玉薛宝钗投奔薛姨妈。夏金桂造谣香菱与贾宝玉的关系,香菱含冤莫名,因“干血症”血竭而死。

血竭而死与泪尽而亡,本质一样,都是枯萎衰竭。血泪也对应“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林黛玉的本命花是“芙蓉”,一切与芙蓉相关都指向林黛玉。尤其作为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的香菱。

二,晴雯之死影射林黛玉之死

“晴为黛影”,晴雯被毁谤勾引贾宝玉,遭王夫人撵逐,又病又气惨死。影射八十回后林黛玉被造谣诟谇与贾宝玉“有染”,被迫离开贾家死在外面的结局。

红楼梦一书中关于黛玉的死因,到底有什么伏笔? 第2张

贾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也是明祭晴雯实祭林黛玉。明示二者之死相通,也是晴雯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的原因。

三,茗玉小姐影射林黛玉之死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茗玉小姐肯定影射林黛玉结局,“一病死了”已经说出林黛玉不可能自尽,而是泪尽而亡。

茗玉者,名誉也。名誉与香菱被冤枉,晴雯被毁谤,林黛玉被造谣诟谇的情节暗合。她们三者的结局类似,都是“荷枯藕败”,生命耗尽枯萎而死。

从曹雪芹的原文找线索,远比抓住一点做延展更有意义,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