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重熙增币是什么意思 重熙增币读音

重熙增币是什么意思 重熙增币读音

来源:史记谷    阅读: 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重熙增币,是辽兴宗重熙年间(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国借北宋内外交困,迫使北宋增加对辽岁输的金帛的历史事件。

对于大宋来说,北方边境太平了,西北又开始闹腾了,这老天就是不打算让安生过日子。

遥想当年,在宋真宗和辽圣宗在北边硬碰硬的时候,西北部的夏州李氏就在宋辽间摇摆,既受宋招抚,又与辽结亲,你说这是不是挺没礼貌的?

等宋辽那边太平了,夏州李氏祖孙三代是前赴后继,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终于在1038年,李元昊先生腰板一挺,称帝了。这下新三国时代的大幕拉开了。

辽兴宗的烦恼

辽国这边自圣宗同宋国缔为兄弟之国后,战事上麻烦很少,但对国家来说麻烦的来源不单单是战场一端,祸起萧墙不是中原王朝的专利,游牧民族的政权也把这个学了去。

辽国的“帝二代”兴宗就面临这么一个问题。

辽圣宗太平十一年(1031),执掌帝位48年、在位期间与宋国缔结澶渊之盟、奠定辽国兴盛基业的圣宗皇帝去世,年仅15岁的皇太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

由于兴宗年幼,朝中大事主要由兴宗生母萧耨斤决断。

原本圣宗的遗命是立皇后萧菩萨哥(这是个女名,确认过了)为皇太后,兴宗生母萧耨斤为太妃的,但是萧耨斤这个女人十分强势,母由子贵,生生自立为皇太后,还将养育兴宗的萧菩萨哥迁往上京。

一时间,萧耨斤成为辽国朝廷里炙手可热的人物,俨然第二个萧燕燕。

但遗憾的是萧耨斤虽然有接“萧太后”班的条件,但是很明显不具备萧燕燕的能力,主政四年来将圣宗的改革尽数废弃,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是越发激化。

由于母子关系处的不是很好,萧耨斤很担心兴宗亲政后找自己的麻烦,甚至动了废帝的念头。这就有些麻烦了,要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没有办法,但太后要换皇帝,皇帝还是能采取些措施的。 辽兴宗

辽兴宗耶律宗真(1016年4月3日-1055年8月28日),契丹第七位皇帝(1031年6月25日-1055年8月28日在位),契丹名只骨。在位24年,享年40岁,谥孝章皇帝。他是辽圣宗的长子,母乃宫女萧耨斤。就在太后一党阴谋活动的时候,“废帝”的关键人物有意见了。

别忘了,废帝活动绝不只是两方面,一个行使废帝权力的人,一个被废的帝,你还得有个另立的帝才行。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萧耨斤准备立的新帝、自己的另一个亲生儿子、兴宗的弟弟——耶律重元。

有趣的是这位仁兄把自己老妈的阴谋告诉了自己哥哥兴宗,这应该算是个叛徒。

好吧,一旦出现叛徒一般情况下计划都是失败的,萧耨斤不是二般人,她也失败了。结果是兴宗将萧耨斤反动集团一网打尽,囚禁了生母萧耨斤,收权亲政。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兴宗面临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太后临朝凡四年,兴宗方幽而复之,契丹已困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兴宗着实还得费费脑筋,这位年轻人此时急切地想找人谈谈。

契机:北宋在西北的失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辽国那边统治集团内部不是很顺当,大宋这边也有不少麻烦。宋真宗于乾兴元年(1022)病逝后,皇太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

重熙增币是什么意思 重熙增币读音

  宋仁宗画像

这位“帝二代”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统治集团不像辽国那般热闹,但是仁宗依旧不是那么开心。因为麻烦来自外部。

查看完整族谱宋仁宗的族谱

自仁宗的爷爷辈就开始和夏州李氏打交道,当然北宋在意的内容主要是打,交道不交道的大宋也不是特别关注,但是麻烦在于夏州李氏是越打越大,打到双方都是孙子辈时,夏州已经是大夏国了(史称西夏)。

这让仁宗很不爽。

而让皇帝不爽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是皇帝让皇帝不爽的话那代价就更大,于是宋、夏之间爆发了很严重的冲突。

元昊(李元昊)称帝之后,不知咋想的,上表于北宋请求“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

这仁宗可不能忍。

“爷爷辈的尚且臣服于我大宋,孙子辈了居然要平起平坐了?不答应!”

于是仁宗立即采取了措施:诏削夺官爵、互市,揭榜于边,募人能擒元昊若斩首献者,即为定难军节度使。

元昊这边也不服了,大路朝天各走一遍,我这边当皇帝那也算是“民族自决”,凭啥你宋主就不答应?反了!

要说元昊称帝没做准备那是不能信的,事实上无论军事还是外交元昊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宋国这边一有反应,元昊立刻采取了措施。

宋康定元年(1040)二月,西夏进攻延州;康定二年(1041),攻怀远;庆历二年(1042)再攻泾原路。嚣张!这能忍?盘他!

西夏每次来攻,宋国皆以大兵应对,遗憾的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规模战役均遭失败,好在西夏虽胜也是惨胜,难有力量继续支撑,而宋也有意言和,两国遂于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

相信仁宗是不愿意接受的,但结果摆在那里,没有办法。生活,用一次次打击让这个未及油腻的中年汉子知道了当皇帝的不易。

遣使:索取关南十县

在夏宋交战的时候,最兴奋的无疑是辽。

虽然“趁火打劫”这个成语明清时才出现,但从事这个行为的却早已有之,不知道辽兴宗的汉学老师是谁,但他掌握了这个词的精髓。

在辽国来看,兴宗即位之初即——

“以兴平公主下嫁李元昊,以元昊为驸马都尉”,

夏国乃是翁婿之国;而圣宗与宋真宗缔结了澶渊之盟,辽宋属于“兄弟之国”,所以宋夏交战算是女婿和兄弟干起来了,一定意义上讲这两国还带点“叔表关系”。

照理这夹在中间的辽国应该很难做,不过辽国实际操作起来倒是并没有显得很为难。

对于兴宗来说,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辽国传至兴宗时,经过萧耨斤的折腾帝国已显颓势;而内部的权力斗争刚刚搞定,兴宗迫切希望在统治集团内部树立威信。

这时候宋夏之间爆发了冲突,那简直是刚一打哈欠这边就掉枕头啊!

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毕竟都沾点关系,不能表现的太明显。于是辽国在宋夏冲突中采取中立但偏袒西夏的态度。

毕竟西夏那边是女婿,宋国这边顶天算干兄弟,“血浓于水”嘛。

辽国的这般态度其实已经够让北宋难堪的了:北宋这边其实很尴尬,虽说是和西夏单方面交战,但是你敢把精力都放在西北吗?

万一元昊他老丈人爱婿心切,发兵直趋河北,指望着一纸合约能有多大约束力?于是元昊得以——

“外倚北敌,屡乘战胜”,

最终迫使北宋议和。

局势明朗之后,辽国也就该借题发挥了。辽兴宗重熙十一年(1042),遣使使宋,辽史载——

“上闻宋设关河,治壕堑,恐为边患,与南北枢密吴国王萧孝穆、赵国王萧贯宁谋取宋旧制关南十县地,遂遣萧英、刘六符使宋。”

需要说明一下,这关南十县是后周柴荣北伐时所取的地盘,属于陈芝麻烂谷子了,但兴宗仍旧遣使来索,顺带诘责为啥宋要出兵打自己女婿。

当然,仅遣使是不够的,在宋辽边境也屯有大军为使者的后援。

交涉:富弼的无可奈何

得了,别看是遣使来谈,单凭言语交锋是铁定解决不了问题的,虽然宋国派遣态度强硬的富弼来答复辽使,但朝廷内部包括宋仁宗在内的还是倾向于妥协的。

富弼,时任知制诰,与其说任命富弼去接见辽使是临危受命不如说是时任宰相吕夷简的借刀杀人,因为之前富弼曾开罪于吕。

不过也得亏吕夷简的私心,得以成就富弼使辽的不辱国格。

要说富弼有多优秀?那简直说出来吓人一跳。优秀到连辽国使臣都站在宋国立场上讲话。

辽兴宗派遣有两位使者,萧英、刘六符,其中就因为富弼的个人魅力:

弼开怀与语,英感悦,亦不复隐其情,遂密以其主所欲得者告曰:“可从,从之;不然,以一事塞之足矣。”

辽主的策略都告诉宋使了,可见富弼的能力。这边遣使过来了,那边也得遣使回报,这一来二去的,入辽的任务又落到了富弼头上。

这一般出使可不像如今的外交人员,受各种国际法保护,宋时入辽那是要冒风险的,不然吕夷简先生也不会保举昔日的仇敌为使者。

但是这个出使结果也是因人而异,富弼就是能够转危为安,外交辞令那是玩的游刃有余。

最经典处在于辽兴宗提了句石晋当年已经把幽云献给我们了,我想要回关南地那也不过是回复故土而已。

富弼直接回了句,要说故土,你辽国这片那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固有领土啊!——

“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

兴宗当即傻眼。

尽管富弼在辽国费尽心机为国谋利,奈何朝堂内部妥协势力占据主导地位,富弼在敌营据理力争,宋廷依旧是能忍则忍,甚至增加的岁币也称为“纳”,甘愿矮人半头。

宋辽交涉的最终结果是辽方虽未取得关南地,但是实现了增加岁币的目的。

可惜富弼纵有千般本事,依旧只能是望洋兴叹而已。

议和:宋辽夏的微妙关系

在宋廷妥协之后,辽兴宗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辽宋双方约定宋每年向辽增绢十万匹,银十万两;双方不得在边境“添屯兵马”等,史称“重熙增币”。

在小小的一段紧张过后,辽宋之间开始了新一轮的和平。

重熙增币是什么意思 重熙增币读音 第2张

  辽代钱币——重熙通宝

此次交锋,辽国非但得到了大笔的金帛,还顺带让宋廷大失国体(岁币称“纳”),实可谓大赢家。

但是,别忘了辽国此番是建立在宋夏战争的基础上的,还有一个大夏国呢。

经验告诉我们,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相处的;而历史则告诉我们,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辽国和宋国关系巩固了,你把夏国放在什么位置?

在接受宋国的和议条件后,辽兴宗确实也履行承诺,劝说西夏罢兵。但元昊是不满意的——

“七月,元昊上表请伐宋,不从。”

元昊其实早就心有不满,于是辽夏之间因为对宋外交而产生了深刻隔阂。

辽重熙十四年(1044),辽国境内的党项部落叛入西夏,元昊予以援助,惹恼了辽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长驱直入但是被元昊大败,好在元昊得胜后就请和,冲突不至于扩大化。

但两国的嫌隙是越来越深,先后于重熙十八年、十九年(1049、1050)爆发战争。

重熙增币是什么意思 重熙增币读音 第3张

  辽、北宋、西夏形势

而宋夏之间也并未因此彻底和平,宋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均与西夏有或大或小的冲突,互有损伤。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关系则不然。

但不能不说,“重熙增币”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使辽、宋、夏三方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它基本上维持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各个阵营的和平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