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刘盆子简介 刘盆子是皇帝吗

刘盆子简介 刘盆子是皇帝吗

来源:史记谷    阅读: 2.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汉继帝,也就是刘盆子(10年─?),他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曾祖父为城阳荒王刘顺,祖父式节侯刘宪,父式侯刘萌。

刘盆子祖父刘宪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亲刘萌在王莽篡位后被杀。初与兄刘恭、刘茂被掠入赤眉起义军,从事放牧,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改元建始。

建武三年(27年),赤眉军兵败,刘盆子投降刘秀。刘秀厚赐刘盆子,任命刘盆子为刘秀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

刘盆子简介 刘盆子是皇帝吗

人物生平

新莽天凤四年(17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天凤五年(18年),琅琊(今临沂)人樊崇在莒县起义,后率众转战泰山地区,继续招兵买马,一年间发展到万余人。与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分几路,经莒县到姑幕县,与王莽部大战,杀莽军万余人后转到青州。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反击,樊崇欲战,又怕起义军与莽军混乱不清,就命起义军用红色染眉,易于识别,从此,起义军称为赤眉军。刘玄更始政权建立后,樊崇等表示愿归顺,但因对诸将安排不满,便兵分两部,进攻更始政权。历经几次战斗,击杀河南太守,屡战屡胜。

更始元年(23年)初,赤眉军经过式县,把刘盆子及其兄刘恭,刘茂掳略至军中。刘恭从小学习《尚书》,懂得书中的一些大义。后来随樊崇等投降更始帝刘玄,被封为式侯。刘盆子与刘茂在军中归属于右校卒吏刘侠卿,负责割草喂牛的工作,以牧牛为本,号称“牛吏”。刘盆子对每头牛的习好都了如指掌,每次放牛,都要收割许多草,放在牛背上驮回军营。他放的牛甚懂人语,总是令行禁止,不随便啃吃庄稼。他有时倒骑头牛观牛群,乐在其中。

更始二年(24年)冬,赤眉军已攻至弘农郡,赤眉军大盛。虽然连胜更始帝部队,但是赤眉军内部非常悲观。因赤眉军多为齐人,盛行巫祝。故赤眉诸将请求军内巫祝求神降示,巫师言他们之所以不成功,人心涣散,是因为刘章发怒之故。城阳景王刘章,是西汉中期至汉末为齐地人士广泛信仰之乡土神,直至曹操除淫祀,其信仰才稍稍断绝。于是赤眉军于营中寻刘章后裔,得七十余人,唯刘茂、刘盆子兄弟与前西安侯刘孝与刘章的血缘最近。后赤眉军采用抽签方式,选定了刘盆子。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刘盆子虽立,仍与其他牧儿游。赤眉军诸将多不识书术,唯徐宣曾为县吏,略知书,推为丞相,樊崇为御使大夫,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自杨音以下皆为列卿。赤眉军进至高陵,与更始叛将张卬等联合,攻下长安。不久更始帝向赤眉军投降。在这之前,汉光武帝刘秀已于河北称帝,改更始三年为建武元年。

刘盆子居长乐宫,诸将日日争功,声言欢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三辅郡县输入京师物资,辄为兵士剽掠。腊月,宫中举行宴会,结果席间大乱,席上酒肉为冲进来的军士哄抢而光。多人互斗受伤。卫尉诸葛释闻训后,率军前来维持秩序,格杀百余人后方才镇压下去。刘盆子对此十分惶恐,不敢独居。时掖庭仍有宫女数百千人,自更始败亡后皆闭门不出,在宫内掘食草根、池鱼,许多人因此饿死。后宫人见刘盆子,对其言饥,刘盆子怜之,每人赐米数斗。后刘盆子离去,宫人皆饿死。

时刘盆子之兄刘恭亦在朝中,见赤眉乱,知其必不长久,为求自保,密教刘盆子封玺绶,习辞让之礼,以使兄弟免祸。赤眉军乏食,于长安周边大肆劫掠。刘秀大将邓禹攻赤眉,亦为所败。后赤眉与汉中贼延岑大战,死者万人。延岑战败,其部将李宝投降。延岑再次挑战,与赤眉军大战时,李宝趁机拔去赤眉军旗帜,赤眉军以为已败,大为逃亡,自投山谷,死者十余万。时三辅地区发生饥荒,赤眉军无法劫掠到东西,于是引兵东归。赤眉军东归,刘秀遣兵于其必经之地将其包围。赤眉军士众涣散,已无战斗力,只好向刘秀投降。

建武三年(27年),刘秀的军队与赤眉军决战于华阴县,赤眉军大败,樊崇和刘盆子投降。被解送到洛阳。刘秀让各将领居住洛阳,赐给每人一处宅、二倾田。后来樊崇因再度起义失败而被杀。光武帝刘秀对刘盆子赏赐甚厚,任命刘盆子为刘秀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并称赞说:“圣公靡闻假我风云,始顺归,终然崩分,赤眉阻乱,盆子探符难盗皇器,乃食均输。”

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刘盆子从此靠均输官地生活,直到终身。

 家族成员

 家世

十世祖:刘邦(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

九世祖:刘肥(齐悼惠王)

八世祖:刘章(城阳景王)

七世祖:刘喜(城阳共王)

六世祖:刘延(城阳顷王)

五世祖:刘义(城阳敬王)

高祖父:刘武(城阳惠王)

曾祖父:刘顺(城阳荒王)

祖父:刘宪(式侯)

父亲:刘萌(式侯)

 哥哥

大哥:刘恭

二哥:刘茂

陵墓

刘盆子墓在河北省深泽县西北留村,1970年前,古垄尚存,现墓迹已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