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司马懿对曹魏政权虎视眈眈,为何到曹叡死后才兵变夺权?

司马懿对曹魏政权虎视眈眈,为何到曹叡死后才兵变夺权?

来源:史记谷    阅读: 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公元249年,在曹氏托孤重臣曹爽的陪同下,年仅十八岁的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扫墓。此时,一直以来都虎视狼顾的司马懿,终于发动了兵变并成功地一举架空了曹氏家族,自此曹魏的军权政权几乎全部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之后的曹魏,与当年在曹操控制之下的东汉如出一辙。后来,司马懿废曹芳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足智多谋,一直以来都对曹魏政权虎视狼顾,心有不轨,可他为什么要苦苦隐忍到魏明帝曹叡死后,才发动了兵变夺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要知道虽然是成功了,但是这时候的他也已经步入晚年,不算对后人,只说对他自身,其实意义都不大了。其实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时机未到,贸然发动兵变,难以成功。为什么要说时机未到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司马懿对曹魏政权虎视眈眈,为何到曹叡死后才兵变夺权?

1,魏明帝曹叡的限制

曹叡这个人呢,虽然可能比不上他的老爹曹丕和爷爷曹操,但是也算得上英明神武,从他的庙号就能看出一二,一个“明”字,就能说明他起码是一个明君。

都说司马懿会忍,城府很深,但是曹叡这个人的城府并不比司马懿浅,他在军事、政治、人才管理和情报方面不亚于司马懿,在各方面都能够监视限制住司马懿。

曹叡在位的时候,虽然也一直在重用司马懿,先后任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但是他一直知道父亲和爷爷对司马懿的忌惮,一直在学习父亲曹丕,约束限制着司马懿。曹叡对司马懿的态度一直以来都是忽冷忽热的,就是说需要你的时候,我就重用你,没有事情必须需要你的时候,就闲置不用。

等于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偏偏司马懿还不能有半点意见,因为他也知道曹氏家族一直都十分忌惮他,所以他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说,曹氏家族自然就有正当的理由对付他了。

所以那时候司马懿虽然明面上是重臣,可实际上一直接触不到曹魏权力的核心,无能独掌某方面的大权。自然也不可能发动什么兵变。

司马懿对曹魏政权虎视眈眈,为何到曹叡死后才兵变夺权? 第2张

2,朝廷上的人心所向

魏明帝曹叡在位的时期,曹魏的旧臣还有很多都在,比如曹魏第一猛将许褚,都是在曹叡上位之后才死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那时候也还活跃在战场之上。此外,更是先有曹休,后有曹真,这两位都是宗族重臣,完全可以起到限制司马懿的作用,压得司马懿根本不敢有任何想法,并且曹植一脉也还有很多人都在。

所以这个时候在曹魏的朝廷上,曹氏宗族的人是占据了极大一部分发言权的,自然不会容许司马懿动什么小动作,也不会允许他有什么不好的想法,所以司马懿只能隐忍。

在曹叡死后,首先,那时候曹魏的旧臣已经死得差不多了,他还安排了曹爽和司马懿一起作为托孤大臣。这个曹爽可没有他爸爸曹真厉害,他虽然一心打压司马懿的地位: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甚至还在司马懿为太傅的时候,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几乎将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给架空了。

但是曹爽这个人的品性却不行,德不配位。他不仅结党营私、独揽大权,得罪了很多人,更是加大了对外征讨力度。其实如果他能成功还好,但是却屡战屡败,使得伤亡惨重。如此一来,自然引起了反噬,朝廷群臣几乎全都对曹爽不满,于是大家都希望同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可以出来限制曹爽,以稳固曹魏的江山。

至此,曹魏朝堂上的声音突然呈现一片向司马之声,如此一来,司马懿得到了群臣的支持,做起事来自然就方便无比。

司马懿对曹魏政权虎视眈眈,为何到曹叡死后才兵变夺权? 第3张

3,外敌没有得到足够的削弱

曹叡时期,蜀国和吴国两家的实力还十分强大,蜀国的诸葛亮甚至还连续发动了多次北伐。司马懿可不是傻子,他不愿意因为自己内乱而给诸葛亮机会,他知道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魏国不能乱,所以他不能动歪心思。

可在曹叡之后,先是石亭一战,不仅削弱了东吴的实力,曹魏的大臣曹休也死了,在削弱东吴的时候还为他铲除了一个内部的敌人,这无疑是双喜临门。在对蜀国大战的时候也一样,张郃战死,能够限制司马懿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在和蜀国吴国两国的战争中,司马懿不仅削弱了外邦的实力,为自己发动兵变赢得了稳定的时局,而且还弄死了内部能够制衡自己的人,简直是一举两得。

在多次大战之后,蜀国和吴国已经足够弱了,这个时候,就算曹魏内部出现动荡,这两个国家有行动手段,却也无能无力了,司马懿就不用担心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所以曹叡在世时,司马懿夺权的时机并没有成熟,所以他迟迟不动手。在曹叡身死之后,一切都水到渠成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动手,简直是事半功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轻而易举地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