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历史上有过异性继承皇位,为何赵祯没有效仿呢?

历史上有过异性继承皇位,为何赵祯没有效仿呢?

来源:史记谷    阅读: 1.6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周太祖郭威传位给妻侄柴荣,属于异姓过继,北汉刘承钧传位给外甥,也属于异姓过继。他们都可以传位给异姓亲属,为何宋仁宗不能传位给外孙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咱就不说宋仁宗的病闺女福康没有给他生出外孙,就假装她给她爹仁宗生出外孙了,那为啥仁宗不能像郭威、刘承钧一样,传位给外孙?

因为仁宗赵祯和周祖郭威、汉宗刘承钧有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前者的宗族庞大,后者宗族凋零。

郭威基本上就没有同宗同族,早年和柴氏结婚又无子,才过继柴氏的侄儿柴荣为嗣子,柴荣在小时候就已经是郭荣了,是郭家的崽,哪怕他姑妈兼嗣母去世,他姑爹兼嗣父郭威再娶生儿育女,郭威依旧是郭家板上钉钉的长子老大,是郭威的左膀右臂,后来郭威诸子遇害,郭荣又成为郭威唯一的儿子,不传位给他传位给谁?

刘承钧基本和郭威雷同,虽然他家还有小猫两三只的宗族,但都要依附他家,所以,他要传给妹妹的儿子,谁也拦不住。

赵祯就不行了,就不说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光太宗赵炅的孙子辈、即赵祯的堂兄弟们,都有近三十个人,赵炅的曾孙辈、即赵祯的堂侄子们,足有八十多个,可谓人丁兴旺。

在有同宗选择过继的时候,是不可能、也不允许过继异姓亲属的,所以,赵祯就算有亲外孙,也不可能传位给外孙子,那他不但会被喷死,还可能会被庞大的赵姓近亲拉下马。

历史上有过异性继承皇位,为何赵祯没有效仿呢?

按照宗法,某人无子,优先要选择亲兄弟的儿子过继,亲兄弟没儿子或者没合适过继的,就是选择同祖父的堂兄弟的儿子们,依旧没有,就是同曾祖父、同高祖父,乃至于同族兄弟的儿子们。除非这些统统都没有,或者没有合适的,才可以考虑异姓亲属。

异姓亲属过继,在礼法上属于灰色地带,并不被正统认可,比如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莒人灭鄫”。

莒人灭鄫的典故就是说,鄫子把国君的位置传给嫁给莒国的女儿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外孙,春秋人就认为鄫国被莒国人灭亡。

理由就是,死去的祖先不会接受外姓人的祭祀,这样,他家的祭祀血食就意味着断绝了,所以,《左传》云: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谷梁传》云:莒人灭鄫,非灭也。立异姓以莅祭祀,灭亡之道也。

从此事可知先秦人是反对否定异姓过继的,但是,尽管在历代在律法上禁止异姓过继,实际上却一直存在异姓过继,特别是异姓亲属过继,为了避免财产的流失,很多人选择女儿或者姐妹的子嗣做继承人,历史上就有不少名人属于异姓亲属过继。

简单举几个例子:

魏国司徒陈矫,本来是广陵刘氏子,过继到外祖父陈氏家,所以叫陈矫。

王平王子均,从小就养在外祖何氏,后来才复姓王氏。

刘封,原本是寇氏子。

朱然朱义封,原本是施家子,舅舅朱治无子,就把13岁的朱然过继到朱家。

仇洛齐,本来姓侯,过继到外祖父仇款家里,因而姓仇。

高崇,父亲是沮渠牧健的女婿,母亲是武威公主,后来沮渠氏被杀,公主哀痛本家绝嗣,就把儿子过继到沮渠家,一直到后来,高崇才复本姓。

司空图,以外甥司空荷为嗣子。

魏了翁,祖父魏苹,祖母高氏,生父高孝璹,嗣父魏士行,同胞兄弟高定子、高稼、高载,堂兄弟魏文翁,儿子魏近思,侄子高斯得。

一家子有姓高,有姓魏,看得让人稀里糊涂,其实并不糊涂,高孝璹过继给无子的舅舅高黄中,生了五个儿子都姓高。但他的母弟魏士行又无子,就把老五儿子过继回本家给弟弟,这个老五就是魏了翁。

异姓亲属过继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还有个典型例子就是贾充,贾充的世子贾黎民早卒,贾充无嗣,他的妻子郭槐,就让外孙韩谧为世孙,因此,郎中令韩咸等人还劝谏司马炎不同意,理由就是:礼无异姓为后之文。

司马炎本人也是反对异姓过继的,但还是为贾充开绿灯,允许过继外孙为嗣,但下诏后人不得以此为例,除非功劳像贾充那么高。

这么多例子说明什么?说明了虽然律法禁止异姓过继,但实际上还是很多,毕竟外孙和外甥,在血缘上远比远宗过继子近得多。

历史上有过异性继承皇位,为何赵祯没有效仿呢? 第2张

所以,朝廷为了社会的稳定、救灾济民、发展人口的方面的考虑,对异姓过继还是很宽容的,特别是宋朝,甚至出台允许异姓亲属过继的律法,在律法上为收养家庭提供保障。

虽然朝廷默认允许异姓过继,但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同宗中按昭穆没有可以过继、或者没有合适过继的子嗣时,才允许异姓亲属过继、以及异姓过继。

再来看看宋仁宗赵祯庞大的宗族,从理、从法、从情,各方面考虑,他都不能传位给外孙子,除非赵家合适过继给他的晚辈都死绝了。